2022-01-06
在笔者的知识产权服务执业实践中,一些未配备知识产权岗位的中小企业,专利申请工作迟迟不能取得突破或进展,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研发人员一直未能对技术方案进行总结,形成专利代理师所要求的技术交底书。两相僵持中,时间就这么从容地流逝,最后如果有一方妥协的,专利申请事总算能往前推进。也有,僵着僵着,企业也不再提专利申请了。
笔者认为,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是相对有序的,在研发日常工作中做好研发记录,细水长流,就能够从中转化为技术交底书,作为专利申请的基础内容。
1.技术研讨会议
会议签到表(时间地点人物)、会议主要内容记录(事件),可能记录了技术研发的初衷(发明目的),讨论了各种技术方案或技术路线,形成最初研发任务。
2.研发任务表
研发进度和参与研发人员,其中产生署名发明人,研发记录的任务自然落在项目责任人身上。根据研发进度表,相应地标记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研发记录的整理与归档)时间。
3.研发记录
在研发方案初步形成后,研发人员要及时记录,将工作成果初步固定(技术方案(技术说明书、项目深化书、安装图、机械图、电气图、施工图等),最好附带有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
研发记录对于一些准备拓展海外市场的企业,尤其准备到美国提交专利申请的企业尤为重要(证据开示程序)。
研发记录应按时间顺序完整地记录进展、实施、实验与验证等情况。研发记录的信息力求清晰明确。
3.1研发记录的内容
研发记录内容应当完整充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后即可了解完整的技术方案,并可以基本重现。
研发记录的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完成发明的起意和目的、步骤或内容、发明创意的首创者和参与人、实验或验证过程、完成时间、结果和结论等内容。实验或验证过程最好能列举所有的实验细节(如采用的设备或模型、实验的数据及最终结果、整个实验的设计原理和步骤、计算公式与过程等)并签字证明和填写日期。
3.2记录应当保持完整
研发记录清晰、完整;每项记录应当保持连贯,有明确的参与人员签名和日期并核对无误;如果有修改记录,所有改过的地方都需要标记修改日期,并签字。
3.3记录应当妥善保存(结合企业内部保密制度)
研发记录,必须注意保存。如果将这些记录泄露,可能造成企业的技术秘密或商业秘密的流失。如果在技术研发不成熟阶段不适当地公开(微博、论坛、知乎、公众号或朋友圈等),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因信息公开而使得研发成果丧失新颖性,从而无法获得专利授权。
上述日常管理工作,将研发人员的本职工作职责、公司指定任务等作出了书面上的固定,避免以后在技术方案的权属纠纷、竞业禁止和侵犯商业秘密等方面出现举证不能。
4.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
研发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方案,及时提交专利代理机构评估,根据代理机构的建议,及时做好专利申请提交。可以定调以专利申请作为研发阶段性成果验收的结项。保护企业研发投入,及时转化固定为企业知识产权,避免权利丧失及权属纠纷。
专利代理师为什么代替不了发明人?
技术信息不对等:相较于发明人,专利代理人不是本领域技术专家,也未在本领域持续参与研发工作,但可以在现有技术和发明人技术披露的教导下,理解发明人的技术方案,并根据技术方案的逻辑关系,以法律语言将技术交底书转化为专利申请文件,限定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交底书的内容直接影响到专利代理师对技术方案本身的评估,从而影响后续专利申报策略的制定;技术交底书的内容直接影响到专利代理师对技术方案内容的理解,从而影响到后续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效率和质量。
技术交底书的最终内容,将直接影响专利最终保护范围(有/无、宽/窄、权利稳定性)。代理机构及代理师总会努力劝说企业和企业研发人员尽力提供技术交底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补充;而不会去越俎代庖,更不会胡编乱造。而企业研发人员在总结技术交底书的时候,也可趁此时间及机会,进行技术方案的复盘和重构,进一步完善、优化和提升技术创新。
因此,如果企业及相关研发人员做好研发日常管理工作,细水长流,及时总结、转化和固定技术方案,对于提交用于专利申请的技术交底书,则能水到渠成。